因爱驻留乡村 四个大学生毕业后创办“爱邻舍”
原标题:因爱驻留乡村 四个大学生毕业后创办“爱邻舍”
因爱驻留乡村,爱邻舍毕业后创办“爱邻舍” 四个大学生的因爱社工梦
海峡网4月16日讯(泉州网记者 王金植 通讯员林伟文 文/图)在洛江马甲镇洋坑村,有这么一个团队,驻留他们将“大学生创业创新”与“志愿服务”完美结合,乡村学生成立了一家非营利性社工机构——“泉州市洛江区爱邻舍社会工作服务中心”。毕业办在这里,后创孩子们可以得到免费的爱邻舍课业辅导、兴趣培训和社会实践机会,因爱老人们每周还能收获健康探访……
爱邻舍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驻留志愿者们
机构负责人黄玲和她的3个伙伴曾蕾、洪鸿鹏、乡村学生陈志斌,毕业办无问西东、后创不计报酬,爱邻舍却有个让人为之动容的因爱梦——通过带动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,倡导树立助人为乐、驻留行善立德等文明乡风。
免费服务 老少皆乐
下午放学后,孩子们三三两两、有说有笑地来到爱邻舍社会工作服务中心,签到后自觉进入教室完成当天的作业;孩子们每做完一项作业后,就交给值班的社工或志愿者检查;社工或志愿者细心检查完作业后,耐心地提醒和辅导孩子做错的题目;孩子们认真地改正错误,并再次交给老师检查、确认。
“爱邻舍”解决了孩子们课外学习和生活的大问题,为家长减轻负担。
每个上学日,这样的场景都在爱邻舍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上演。“我们免费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、兴趣培训和社会实践机会。”黄玲说,孩子们在放学后,自己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过来,或是下午4点半到傍晚6点半,或是傍晚6点半到晚上8点半。
除此之外,服务中心还为老人们提供免费服务,如健康探访等,并开设法律“门诊室”,定期邀请律师、法学院学生接受群众法律咨询、解答相关法律诉求。
向心而行 因爱驻留
黄玲的社工梦,萌芽于高考后参加的为期三个月的志愿服务活动。探访贫困家庭、探望重病老人,她深深地被社会弱势群体所触动,内心已经不能满足于一两次的志愿服务。
那时,正值填报高考志愿,她放弃了梦寐以求的法学专业,第一志愿选择了仰恩大学社工专业。
大学期间,她一有时间就会参加各种志愿服务;每个暑假,她还会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背上背包,一起上高原,为藏区的孩子开展义教等志愿服务。大四上学期,她带队参与的2014年国家创业创新训练项目“爱邻舍儿童成长关怀营”,其项目服务区就在仰恩大学新区学生街。
因为舍不得服务区的孩子们,毕业后,她和曾蕾决定留下来,并借鉴其他社工服务站模式,申请注册专业社工机构,把训练项目做成真正的创业创新项目。2016年9月,“爱邻舍”社工服务站正式拿到了执照,这是她们从义工转向专业社工的重要标志。
黄玲说,在这里生活了4年多,她们爱这个地方,爱这里的孩子们,也爱志愿服务和社工这个行业。
砥砺前行 终有所获
梦想的实现,从来不会一帆风顺。从2015年9月开始,黄玲和曾蕾走过了一段艰苦的初创期。洋坑村因为村财有限,当初只能为她们提供3间学生街店面作为工作场所。
她们并没有因此退缩,仍然坚持为洋坑村的孩子提供免费的课业辅导,周末组织各种兴趣培训,带着孩子们参加社会实践和能力拓展;她们还自学卫生健康知识,每周走访村里的老人并进行健康登记,并主动联系中医院等医疗机构为村民开展义诊和健康讲座。
洋坑村委会吴主任说,“爱邻舍”解决了村里孩子课外学习和生活的大问题,家长都很放心把孩子送到这里来,也能更安心地工作了。
她们的坚持和付出终于得到了认可。2016年1月,终于有社会基金给予她们资金支持。
爱心延伸 队伍扩大
渐渐地,“爱邻舍”被越来越多人所知晓和关注。在多方的支持和帮助下,“爱邻舍”场地面积从180多平方米扩大到360多平方米,有了百姓书房、众益空间等新场所,专职人员也从原来的2人增加到4人。
让她们最欣喜的,并不是“爱邻舍”如今的壮大,而是村里孩子们的成长和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。如百姓书房的借还登记、图书整理等日常管理工作,全部由孩子们自行完成;洋坑村的一些孩子自觉组建了一支“9+2”的小志愿队伍(9个较高年级的小学生和2个初中生),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,积极帮助低年级的小朋友;几乎每天都有几个仰恩大学的志愿者到这里开展志愿服务。
黄玲说,这正是她们的梦想——通过带动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,倡导树立助人为乐、行善立德等文明乡风。他们将不断探索和完善“爱邻舍”服务,等洋坑村项目成熟后,再去其他村培育第二个“爱邻舍”,如此反复、迭代下去。
声音
追梦筑梦的时代新人
·洛江区委文明办主任王春霖·
这4个大学毕业生,通过成立专业社工机构,走出了一条“志愿服务与创业创新”相结合的“新路”,既实现了个人职业追求,又体现了社会价值。他们的“小目标”很动人,培育“志愿服务”等文明乡风、推动乡村振兴,需要一群群像他们一样在乡村默默奉献、追梦筑梦的时代新人。
(责任编辑:娱乐)
-
31日夜里起转为阵雨天气 泉州白天高温将逐步回升至30℃以上
海峡网8月31日讯 泉州网记者 游怡冰)持续多日的大雨,虽然给出行增加了难度系数,但空气仿佛被涮洗得洁净透亮,充满了清新的气息。好消息是,大雨暴雨预计将在31日晚按下暂停键,转为阵雨天气。根据市气象台 ...[详细]
-
修补前路面坑洼破损路面铺上沥青本报讯 记者张晓明 通讯员陶崇熙 文/图)“经过修复,路面平坦了,也整洁美观了。”昨日,市民林女士途经中心市区新门街菜市场路段时,看到原本破损明显 ...[详细]
-
9月16日起,由国家卫生健康委、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》第1号修改单以下简称:灭菌乳新国标)正式实施。此次修订明确,生产灭菌乳只能以生鲜乳为原料,不再允许使用复原乳。 ...[详细]
-
...[详细]
-
海峡网6月22日讯 泉州网记者 曾聪虹)为期三天的2018年中考今日开考,泉州市共有71789名考生在96个考点2438个考场赴考。今年泉州市应届初中毕业班学生毕业、升学考试仍实行“两考合 ...[详细]
-
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,我们常常被各种前沿技术所震撼。世界心脏日,当人们正在浏览“心脏健康”相关话题时,上海能山生物的实验室里,一颗直径1厘米的“肉团”正在营养液中规律跳动。这不是科幻电影,而是全球首颗 ...[详细]
-
10月9日,据“网信北京”微信公众号消息,根据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》,截至2025年10月9日,北京市新增3款已完成备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,累计已完成161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。 ...[详细]
-
记者从市财政局了解到,今年以来,泉州共计发放价格补贴财政补助资金6540.05万元,其中,价格临时补贴4135.3万元,节日价格补贴2404.75万元,惠及68.93万人次。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 ...[详细]
-
国庆假期的苏州太湖畔,一个“行走的风景线”正缓缓移动,2米26的姚明携全家亮相,瞬间成为全场焦点。这位篮坛巨星身着藏青短袖与卡其短裤,叉着腰与游客亲切打招呼,而站在他身旁的,是身高近1米9的妻子叶莉, ...[详细]
-
本报讯记者 吴丽娇)4日,泉州市市民文明巡访团座谈会举行。来自各行各业的35位成员重新“集结”,将承担起城市文明监督员的使命,不间断巡访城市的各类不文明现象,助力我市全国文明城 ...[详细]